911制作工厂-911制作厂白晶晶

茶文化的普及与提高(上) ▏陆尧聊茶

时间:2024-08-07 05:18

  一篇文章。那时正处在世纪之交,中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,国人对茶的热情重新被唤醒,但是沉寂多年的茶文化该如何因时制宜的继承发扬,当时的茶人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,两位老师也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。

  茶事悠悠,转眼20多年又过去了。如今,国家的实力和大众茶文化的水平已经比当时有了很大的提升。但文中两位老师的一些观点和建议,依然值得我们茶行业广大从业人员思考和借鉴。

 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。中国茶文化不仅融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产、生活、科技发展的各种经验、知识,而且体现了民族精神和东方哲理,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,应加以继承和发扬。

  值此世纪之交,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,茶文化事业应当如何发展?在发展中如何普及与提高?笔者试图对此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。

  不言而喻,茶文化的兴起与茶叶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茶文化必然要以茶产品为载体。

  如果没有唐代以前、特别是唐代饮茶风气的盛行,就不可能有陆羽《茶经》的面世,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。

 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和最早的饮茶国,所以才有条件成为茶文化的发祥之地。但应指出,茶文化的昌盛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。

  此外,茶文化虽然植根于茶叶,却又超过了茶叶经济的物质范畴,与中国的哲学、政治、文学、艺术、伦理道德、宗教观念等广阔领域相联系,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问。

  但是,归根到底,茶文化还是要以茶叶事业的兴衰为归依。否则,就会成为无本之木、无源之水,而失去生命力。

  1997年,国内人均茶叶消费水平有所增长(上海已超过人均0.6公斤)。由于购销两旺,到目前为止,北京全市茶叶商店包括销售网点已达6000多家。1998年春节前,北京吴裕泰茶庄创下日销售29万元的新纪录。市场上供应的茶饮料已超过50种,茶酒7种,茶叶食品近30种。截止1997年12月底,北京茶馆(含茶艺馆)开业已超过40家。与此同时,茶文化书刊的销售有显著增加,《中国茶经》再版加印8次,《中国茶道》一次印量上万册,并已加印。仅北京地区的电台、电视台、报刊开设的茶文化专栏就超过12个,民间茶艺团队超过20支,茶艺培训班有7家。其中,五福开办茶艺培训班已近50期,结业学员超过2000人,北京市汽车工业技工学校、北京商贸学校及大兴第一职业高中都开设了茶艺专业。

  以上情况表明,大中城市多元化茶叶消费格局已开始形成,茶的文化消费基本上同茶的物质消费同步增长,相互促进。

  因此,茶文化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可忽略,要为中国茶叶事业的振兴作努力。茶业行政人员和茶业企业家则应关心茶文化工作的发展,并给以适当的财力、物力上的支持,为茶文化的再次兴起作有力后盾。

  关于茶文化的普及与提高问题,从发展前景的角度看,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,茶文化仍应在普及工作上多下功夫。

  中国的茶文化固然源远流长,但曾被长期忽视和弃置。现在大部分人对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意义已逐渐取得共识,但还有并非个别的人认为茶位居“开门七件事”之末,冠以“文化”二字与精神文明相联系,未免牵强;也有人认为茶在中国确曾是出口之大宗,可时至今日,所占出口份额已微乎其微,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,又何必要大力宣扬?

  正因为如此,茶文化的普及尚任重而道远,茶文化工作者要对茶叶的历史、现状作进一步宣传,重新评估这一“国粹”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,宣扬“廉、美、和、敬”茶道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,增强国人对茶文化的理解,使饮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。茶文化作为一种修养和教化的手段,可以产生激励爱国主义和培养良好道德风尚的社会效应。

  首先,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茶文化的研究。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出版了一大批茶文化的书籍,对茶文化的历史发掘、整理做出了有益的贡献。然而,在对茶文化的范畴、内涵,茶文化与茶经济、茶科学发展的关系,以及如何看待茶文化的雅俗之分等问题上都还缺乏比较一致的看法。

  茶道是茶事与文化的结晶,我国唐代已有茶道之说,最早提及“茶道”二字的是陆羽的好友皎然,但茶道的历史沿革如何,怎样为茶道下确切的定义,尚无定论。

  最近有一位日本朋友对我们说:“日本的茶道艺术源于中国,从这一意义上讲,中国是父,日本是子;但日本在茶道上经过长期的发展,已形成体系和程式,又可以说日本是先生,中国是学生。根源相同,中国为什么要避称茶道而称茶艺呢?”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有志于茶文化的同仁多多思考,创立共同的机制,使茶文化研究科学地发展起来。

  此外,茶文化不应是束之高阁的瑰宝,应随时代不断演进,如不注入新的文化理念,就会失去其活力和吸引力。

  总之,茶文化事业应采取以普及推动提高,以提高指导普及的策略,使两者协调发展,循序渐进。其文化既不能只重传统而缺乏时代气息,也不宜只强调民族特色,而忽视国际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
  陆尧,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原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经济年鉴编辑部原副主任、经济管理杂志社原社长助理。

 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茶事业部主任,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,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,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顾问,新中国六十周年茶事功勋奖章获得者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陕西炎黄文学社理事、副社长。

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,福建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茶文化研究员,河南周口职业学院客座教授,贵州黔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。赢家大讲堂签约讲师,中建启航授课专家,师董会特聘高级专家。深圳东部华侨城茶文化顾问,江苏方圆紫砂集团茶文化顾问,瓦库星级茶馆建设茶文化指导顾问。

  1991年参与创办北京财贸学院茶业经济研究所,任副所长、副研究员,1994年为北京语言学院外国留学生讲授《茶文化发展简史》,1999年参与北京市茶艺专业创办与授课,2000年参与北京茶艺师考题出题与评审,2004年获得中国教育电视台“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”奖杯,2014年担任首届中华优秀茶教师评选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2019年开始,为国家邮政局干部和教育、科研、卫生、市场监管等行业事业单位干部授课。

  已出版《99现代茶产业发展论文集》(合编)、《茶艺实践指南》、《茶韵诗魂》、《中国茶膳》(合著)、《茶馆经营管理》等茶产业与茶文化书籍8本。

  温馨提示:著作权归茶馆网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